20'歲世代心情故事大調查
■臧聲遠
為了解台灣年輕世代價值觀的轉變,《Career》雜誌與新浪網、數位學堂,特別針對20~29歲年輕人,進行大規模的網路調查。調查期間為2月20日到2月26日,共計回收1,906份有效問卷,獲得許多第一手的發現。
20'歲世代普遍認為本身能力比上一代強、機會卻比上一代差,而且自己「高學歷低成就」。這種巨大的落差,令他們深感挫敗。
1.20'歲世代在求學和愛情上,急遽地朝現實功利主義轉向,他們不相信愛情可以和貧窮共存,讀書的目的也從求知轉為找份好工作。
2. 20'歲世代在選擇工作時,逐漸傾向「唯薪主義」,甚至為了追逐高薪,被稱為草莓族的他們,願意長期加班、接受軍事化管理。
3. 20'歲世代的消費胃口,已被各種金融卡養大,而且覺得拜金沒什麼可恥。
4. 20'歲世代入不敷出,「償還貸款」已成為主要原因。銀行取代父母,成為年輕人伸手周轉的對象。
5. 20'歲世代對政治改革與社會公益,乃至朝野政黨,都抱持高度的疏離感。
1貨真價實的草莓
社會對年輕人有許多刻板印象,你認為哪些符合事實?(可複選)
|
抗壓性低
|
62.3%
|
不能吃苦耐勞
|
51.4%
|
罵不得,難管教
|
46.1%
|
忠誠度低,穩定度差
|
44.5%
|
自我中心,缺乏團隊精神
|
44.3%
|
眼高手低
|
39.9%
|
專業素質低落
|
30.8%
|
以上皆非事實
|
8.0%
|
雖然有人認為「草莓族」這個字眼,含有對年輕人的負面刻板印象,但從20'歲世代的自我評量來看,大多數也都同意當前年輕人的「抗壓性低」(62.3%)、「不能吃苦耐勞」(51.4%)是事實,而這也正是草莓族的核心定義。
2生平無大志
你比較想過哪種人生?
|
悠閒自在但沒什麼成就
|
55.8%
|
辛勞緊張但成就較高
|
44.2%
|
台灣20'歲世代的「成就動機」不強,是不爭的事實,多數年輕人寧可選擇「悠閒自在但沒什麼成就」的人生(55.8%),而非「辛勞緊張但成就較高」的人生(44.2%),打拚的鬥志明顯不如上一代。但悠閒是創意的溫床,每種生命型態都有其長處,不能用單一價值觀抹煞。
3只恨出道太晚
你們這個世代,跟前一個世代相比如何?
|
能力更強,出頭天機會更多
|
17.7%
|
能力更強,出頭天機會變少
|
41.8%
|
能力較差,出頭天機會更多
|
7.4%
|
能力較差,出頭天機會也少
|
33.1%
|
大多數20'歲世代(41.8%)都有「生不逢辰」的感覺,認為本身能力比上一代強,出頭天機會卻變少。不過總體來看,也有超過4成(40.51%)的年輕人,認為自己能力比上一代差,這麼高的比例,顯示年輕世代其實相當缺乏自信。
4高學歷,低成就
如果你已有工作,你覺得自己現在是:
|
高學歷,高成就
|
9.0%
|
高學歷,低成就
|
47.4%
|
低學歷,高成就
|
7.4%
|
低學歷,低成就
|
36.2%
|
大多數20'歲世代(47.4%)都認為,自己現在的寫照是「高學歷,低成就」,挫折感不言可喻。在教改政策下,報考大學輕鬆容易,但換來的卻是日後更深的挫折,以及自我定位的錯亂,陷在「高不成,低不就」的尷尬中,不知何去何從。
5麵包徹底打敗愛情
如果經濟基礎差,婚姻有可能幸福嗎?
|
可能
|
14.2%
|
不可能
|
43.1%
|
不一定
|
42.7%
|
愛情與麵包孰重?在台灣年輕世代身上,愛情徹底被麵包打敗。只有14.2%相信即使經濟基礎差,婚姻仍然有幸福的可能;卻有43.1%的壓倒性多數認為,貧賤夫妻絕不可能有幸福可言。流行歌曲裡唱不完的生死相許,在經濟現實面前,就像雪人遇到太陽一樣,禁不起考驗。
6出賣愛情Love for Sale
經濟拮据的甲是你的「最愛」,經濟寬裕的乙是你的「次愛」,你會跟誰結婚?
|
選擇甲
|
49.9%
|
選擇乙
|
50.1%
|
願意為財富而背叛愛情的人(50.1%),居然超過不願意的人(49.9%),年輕世代的愛情向金錢臣服的程度,著實令人咋舌。如果金錢連愛情都能買到,還有什麼買不到?在理想主義者眼中,如果愛情都能拿來作交易,代表靈魂最深的墮落。
7志趣無足輕重
你是否會為了就業,而選擇沒興趣的科系就讀?
|
是
|
52.3%
|
否
|
47.7%
|
台灣年輕人對工作的認同度偏低,影響到敬業精神與穩定性,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從學生時期就被迫念沒興趣的科系,畢業後只得去做沒興趣的工作。尤其這幾年在就業緊縮下,「興趣放一邊,熱門擺中間」的情況更普遍,有超過一半(52.3%)的20'歲世代承認,他們是在出路考量下,選擇了根本沒興趣的科系就讀。
8書中自有黃金屋
你追求更高學位的主要動機是什麼?
|
提升自己的能力
|
42.6%
|
找份好工作
|
26.7%
|
有助於工作升遷
|
19.0%
|
追求學問
|
5.7%
|
週遭同儕的競爭壓力
|
3.1%
|
其他
|
2.9%
|
從前讀到高學位,大多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知識,但如今愈攻讀高學位,功利主義的動機愈強烈。本次調查顯示,有高達45.7%的20’歲世代,攻讀高學位的首要動機是為了工作,只有區區5.7%的人,是為了「追求學問」。「書中自有黃金屋」的古訓,得到新的印證。
9算命仙=就業諮商輔導師
你是否曾對就業感到迷惘徬徨,而求助於算命?
|
是
|
34.8%
|
否
|
65.2%
|
由於工作充滿不確定性,有1/3(34.8%)的年輕世代曾為此算命,算命仙儼然成為另一種生涯諮商輔導師。從年輕人最愛上的算命網站來看,工作運勢也逐漸凌駕愛情,成為主要的算命服務項目。
10養活自己比父母重要?
你認為子女有奉養父母的義務嗎?
|
有
|
77.3%
|
沒有
|
1.8%
|
視自己經濟狀況而定
|
20.9%
|
雖然絕大多數年輕人(77.3%)都認為子女有奉養父母的義務,但值得注意的是,有超過1/5認為「要視自己經濟狀況而定」。從家庭經濟學來看,養育子女的投資風險愈來愈高,不但很難回收,還可能從「養兒防老」變成「養老防兒」,亦即成年子女成為寄生族,瓜分父母的退休老本。
11唯薪主義者
你在做選擇工作時,薪資的影響有多大?
|
完全看薪資高低
|
5.7%
|
主要看薪資高低
|
24.1%
|
薪資高低略有影響,並非主要因素
|
68.7%
|
新資高低完全沒影響
|
1.5%
|
絕大多數受訪者(68.7%)皆表示,在選擇工作時,會考慮到薪資,但並非主要因素。不過值得注意的是,20'歲世代已有將近3成(29.8﹪)是「唯薪主義」者,去留出處都以薪資做為指標。也難怪有不少企業抱怨,時下年輕員工可能只因為別家公司薪水多出500、1,000元,就想要跳槽。
12加班,沒什麼大不了
如果工作待遇不錯,但加班頻繁,你願意接受嗎?
|
願意
|
64.2%
|
不願意
|
35.8%
|
在三、四年級世代年輕時,加班被視為公司的「福利」,因為可以賺取加班費,所以員工都想盡辦法爭取加班。但從五年級世代開始,卻變成寧可少領加班費,也不願超時工作。不過到了「薪水至上」的20'歲世代,又彷彿回到從前,有2/3(64.2%)樂意接受一份加班頻繁、但待遇優厚的工作。
13 郭台銘萬歲
你願意在一個管理制度超乎尋常嚴厲,但分紅配股優厚的公司工作嗎?
|
願意
|
69.0%
|
不願意
|
31.0%
|
郭台銘勝利了!將近7成(69.0%)的年輕世代,願意選擇一個管理嚴格,但分紅配股優渥的公司,郭台銘的鴻海就是這樣的公司。從自認為「不能吃苦耐勞」「罵不得,難管教」的草莓族(見第一題),到願意為了高薪而長期加班、接受軍事化管理,這說明年輕世代的柔軟可塑性,也證明他們的「唯薪主義」價值觀。
14無危機感是最大危機
你預期自己這輩子可賺到多少錢?
|
可能淪為負債一族
|
2.0%
|
收入勉強夠用,但非常吃緊
|
14.0%
|
年輕時還算富裕,但無法存到足夠的退休金
|
18.2%
|
足以安享老年,但無法留遺產給子女
|
52.7%
|
足以留給子女可觀的遺產
|
13.1%
|
本刊歷次調查,都發現一個特殊現象:被問到未來長期遠景時,年輕世代(特別是涉世未深的七年級生)的樂觀程度,都遠超出中壯年世代。以本題為例,大多數20'歲世代受訪者(52.7%)相信,這輩子可賺到足以安享老年的退休金,只是無法留遺產給子女,但對照於於他們的負債狀況,這種樂觀顯然脫離現實,也反映出生涯危機意識感的不足。
15名牌的致命吸引力
名牌精品對你是否有吸引力?
|
非常有吸引力
|
|
有點吸引力
|
|
沒什麼吸引力
|
|
完全沒吸引力
|
|
從前名牌精品是有錢階級的專利,如今還沒找到像樣工作的年輕人,一卡在手(信用卡/現金卡)就可以加入名牌俱樂部,有超過半數(51.8%)的年輕受訪者承認,名牌精品對他們具有吸引力,20'歲世代的消費慾已被寵壞。
16拜金,沒什麼可恥
你對拜金女(男)有何看法?
|
非常可恥
|
10.1%
|
有點可恥
|
33.5%
|
沒什麼可恥
|
53.0%
|
完全不可恥
|
3.4%
|
從前拜金是「貪婪」的同義辭,如今拜金成為「時髦」的同義詞,代表一種消費的品味與對享樂的追求,就像電視影集「慾望城市」的女子。在20'歲世代受訪者中,超過半數認為拜金「沒什麼可恥」(53.0%)或「完全不可恥」(3.4%)。這種價值觀的轉變,最堪慮的是「拜金」和「敗德」絕對有孿生關係,會讓年輕人不擇手段攫取金錢(如少女援交)。
17勤修理財學分
你是否曾主動學習理財技巧?
|
是
|
68.4%
|
否
|
31.6%
|
對年輕世代來說,理財是人生的必修學分,從校園證券投資社團的風起雲湧,即可看出理財的魅力。有將近7成(68.4%)的受訪年輕人表示,自己會主動去學習理財技巧,不少金融業者也發現,從對金融工具的認識程度來看,理財幾乎成為年輕世代的「通識教育」,他們對投資獲利的信心,也比上一代來得高。
18新債奴階級
如果你現在入不敷出,最主要原因為何?
|
尚無正式工作
|
32.4%
|
有貸款要償還
|
19.8%
|
薪水太低
|
18.7%
|
花錢缺少節制
|
11.2%
|
沒有理財觀念
|
6.8%
|
需要供養家人
|
6.4%
|
其他
|
4.8%
|
造成20'歲世代入不敷出最大的原因,除了尚未找到工作外,赫然竟是「有貸款要償還」(19.8%),包括各種消費性貸款和助學貸款,可見負債問題的嚴重。台灣年輕人熱中理財,但第一堂必修課倒不是如何投資,因為很可能無財可理,而是如何做好負債管理。此外,薪水太低(18.7%)也是年輕族群入不敷出的主因。
19銀行是衣食父母
你主要用什麼方法來解決缺錢的問題?
|
尋找打工兼差的機會
|
28.6%
|
找份薪水較高的工作
|
22.5%
|
尋求父母家人支助
|
17.5%
|
使用現金卡/信用卡
|
12.4%
|
使用銀行其他貸款
|
6.1%
|
向朋友借錢
|
4.9%
|
其他
|
8.0%
|
20'歲世代在缺錢的情況下,靠自己打工賺錢的人(28.6%),顯著超過向家人伸手要錢者(17.5%),但是靠著向銀行借貸、以債養債的更多(18.5%),年輕人只不過把伸手對象從父母變成銀行罷了,說銀行是20'歲世代的「衣食父母」並不為過。如何從債奴脫身,成為年輕人的重要課題。
20 搶錢五大寇
哪些項目讓你經常花錢過兇,有時甚至入不敷出?(可複選)
|
吃喝
|
37.5%
|
衣飾
|
28.0%
|
手機通話費
|
18.9%
|
美容化粧
|
18.2%
|
男女朋友花費
|
17.1%
|
買書
|
12.1%
|
買3C產品
|
11.0%
|
國內外旅遊
|
10.5%
|
買CD/影音光碟
|
5.9%
|
上網費用
|
5.8%
|
20'歲世代最常花錢過度的前五大項目,分別是吃喝、衣飾、手機通話費、美容化妝、男女朋友花費,歸結來說就是花在「玩樂」「外表」「交朋友」上面,至於買書則連前五名都排不上。
21政治的絕緣體
為了政治改革或社會公益,你是否願意用實際行動來支持?
|
會
|
34.6%
|
不會
|
21.5%
|
不一定
|
43.9%
|
相對於五年級學運世代的政治激情,現今20'歲世代對於公共議題,普遍抱持冷漠旁觀的態度,即使是打著政治「改革」或社會「公益」的旗幟,也只有34.6%的年輕人願意用行動來支持。相對來說,20'歲世代比較關心自身的議題,對於政黨和政治人物,則是充滿不信任感,因而導致對政治的疏離。
22藍綠青年政策「畫餅得丙」
朝野政黨對青年就業的關心程度,你會給幾分?
|
85分以上
|
1.7%
|
70-84分
|
13.8%
|
60-69分
|
36.9%
|
40-59分
|
28.2%
|
1-39分
|
10.6%
|
0分
|
8.7%
|
儘管藍綠陣營為爭取年輕選票,無不大開競選支票,但在多數20'歲世代(36.9%)眼中,朝野政黨對於青年就業的關心程度,只能得到60-69分,相當於「丙」的成績。更有近半數(47.5%)受訪者給了「不及格」的分數。年輕人不關心政治,要先怪政客不關心年輕人。(93/02/28) |